打好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攻坚战
2022-06-06 16:18:19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着力在课程建设、教师选聘、教法创优方面出实招、下功夫、求实效,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扭转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两张皮”现象
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要旨在于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学科归属、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学科支撑。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相互割裂,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撑,学科建设更多聚焦在大项目、重要奖项、人才称号、重要期刊论文等维度,不太注重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推进课程建设、如何改进思政课教学、如何形成高水平教学成果上。彻底扭转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两张皮”现象,需要优化评价体系,加大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导向,科学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指导性意见,避免出现过多“自留地”“责任田”。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严格遵守教育部有关要求的前提下,不折不扣地开好思政必修课,结合校情和院情开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持续深入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创设“四史”类选择性必修课,着力引导青年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着力培育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加强课程建设,需要夯实基础,完善各种课程教学培训。及时跟进做好新修订教材的教师培训,注重激发思政课教师研学的新动能,着力引导教师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方面走在前、做表率。坚持用好周末理论大讲堂等学习培训平台,扎实做好学院教研学习常态化活动,着力建好思政课教学综合评价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以制度化保障教学各环节的全覆盖,在精准用力备好课、凝心聚力上好课、持续用力评好课中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政金课。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而且还要兼具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重在讲清道理,特别是讲好中国故事背后蕴含的学理道理哲理。要具备上述条件,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加强自我修炼,苦练内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由于历史原因,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教师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而没有时间探索教学规律、回应社会关切,更无暇从事专业研究课题。目前,全国高校马院思政课教师数量基本配齐,下一步重点就是提升教师整体水平,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除了因退休、调动等原因进行常规教师补充,另一方面要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常规教师补充需要统筹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等结构,既要打好基础,又要谋划未来,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为青年教师订做个性化成长菜单,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高层次人才引进不能墨守成规,要拿出三顾茅庐的诚意、发扬燕子垒窝的恒劲,“功成不必在我”,畅通人才引进通道。
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系统谋划、引育并举,既立足于常规教学需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也要着眼学科建设、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做好常态化教师引进工作,超前谋划教师队伍发展,避免“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合理结构。二是坚持做实教师培训工作,借助专项学习培训(如周末理论大讲堂等)、跨院校联合培养、访学进修、国内外实践考察等方式,逐步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三是积极开辟教师成长空间,组建学科团队、实现“人人有学科”,培养教师学科意识,选派教师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挂职实践,拓展教师视野。四是体现以教学为基础的科研导向,组建教学团队,实施“青年教学名师”培育工程,扎实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并完善“综合评价、注重实绩”的考核体系,提高教学工作在综合评价中的比重,把日常工作对教学改革的投入度、学术研究成果对教学的贡献度作为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经费支持的重要考量标准,切实做到不让“用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老实人”吃亏。
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之问
思政课教学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学校在思政课上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取得了积极成效。进入新发展阶段,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必须继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思政课建设要紧扣教师、学生、教法这三个关键要素,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之问,聚焦传道、讲清道理,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的关切,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聚焦悟道、自觉践行,以向上的青春力量回应“国之大者”,以强烈的历史担当观察时代,用后浪的蓬勃朝气砥砺奋进;聚焦教法、守正创新,以问题导向为牵引,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精准指向学生困惑,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既能做到惊涛拍岸,又能做到润物无声,把问题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思政课是面向青年人的课程,破解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不足和亲和力、针对性不够的问题,需要探究青年工作规律,创新青年工作方式,尝试新的思政课打开方式。这就要求针对“Z世代”学生的实际,找准理论难点、社会热点与学生需求点链接的契合点,通过“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的深入互动,实现教学内容的精准供给、教学过程的精准把控、教学效果的精准反馈,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着力打好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攻坚战,需要打好组合拳,形成汇聚共建思政课的合力,既要在精准讲授内容基础上做到绵绵用力,又要在改进讲授方式上做到守正创新。一是读懂学生,切实关心、关注、关爱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深研青年人关注的“话题域”,让思政课内容贴近青年学生生活实际;二是吃透教材,善于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无论是专题讲授还是研学互动,无论是传统课堂“配方”更新升级还是移动互联“云端”技术赋能,旨在让思政课变得更“有滋有味”;三是形成合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建设好“大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