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机制
2021-11-03 09:36:37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在基层治理中,要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增强乡镇(街道)议事协商能力,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需要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和重要事项,定期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会议,不断深化党对基层民主协商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自治、法治、德治在基层的有效实践,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基层协商治理是在党的领导下,基层政府和社会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过程。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首先要完善其价值赋能机制,也就是要在特定的价值遵循下开展民主协商。简言之,要将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政治立场、党的根本宗旨贯穿基层协商治理的全过程。一方面,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基层协商治理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提高基层群众的政治意识和家国意识,保证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协商结果与我们党的价值底色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协商依靠人民、协商为了人民、协商成果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的价值理念;将关系到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事务纳入到协商议程,寻找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协商治理优势,不断增强基层协商治理的公共性、合法性和凝聚力。
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一整套严密和完整的程序才能保证其运转有效。在实践中,基层协商治理的程序需要明确“谁来协商”“协商什么”“如何协商”“怎样落实”等问题。完善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程序机制的关键在于要将我们党的领导贯穿协商全过程,从而充分发挥党的思想引领力和群众组织力。具体而言,一是要积极吸纳基层党员参与,解决基层协商治理中党员参与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广大基层群众参与协商治理,拓展基层协商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二是涉及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由各级党组织讨论确定协商重点和主题,并在党组织的主导下广泛开展协商。三是充分利用党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完善党日活动、座谈会、听证会等协商方式,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独特的协商功能。四是切实促进协商结果的落实,基层协商形成的决议列入党委(支部)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压实主体责任,形成奖惩机制,确保协商结果落到实处。
基层协商治理涉及不同层级和多元主体,在协商实践中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就要充分发挥我们的组织体系优势,完善基层协商治理的双向联动机制。一方面,促进形成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纵向三级联动机制,推动基层协商治理的全域化;明确各级党组织的权力和责任,推动协商重心下移和协商资源下沉,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打通基层协商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力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另一方面,引导基层多元主体参与民主协商,促进形成“一核多元”的横向联动治理格局;健全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以党的组织为纽带,积极搭建协商治理平台,开展区域化党建和协商联席会议,引导驻区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乡贤、网格员、村(居)民代表就民生问题和重要项目开展民主协商。
以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是大变革时代基层治理方式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毋庸置疑,无论是在价值理念上还是程序规则上,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都有其重要的独特性。同时,任何治理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机制才能实现从理念和程序到实践效果的转换,要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也需要从理念和程序到实践效果的转换来形成技术机制支撑。首先,要创新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的实践形态,推动基层民主协商常态化发展。也就是,要深入挖掘本土经验,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群众工作机制,创造性地开展民主协商,如协商式民意调查、愿景工作坊、民主议事会、参与式预算等。其次,要加强基层协商治理主体的教育和训练,夯实基层民主协商的社会基础。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的重点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党员和干部的协商治理能力,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基层群众协商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拓展基层协商治理的深度和广度,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社交软件等新兴技术,发挥智慧党建的技术优势,来打破基层协商治理的时空局限,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