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增信,发掘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
2021-05-10 09:35: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其中学史增信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明真理才能生真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方可崇大德、行大道。因而明晰学史增信的历史背景、内在层次与实践指向,深入发掘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对于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鼓足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具有重要意义。
“信”从何来?它孕育于绵延的历史之中,须在抚今追昔中走向未来。“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文明可谓悠久,虽然屡经内在嬗变、外来冲击,俱能凤凰涅槃、再造重生。在数千载岁月无声的潜移默化下,中华文明既坚守本根又与时俱进,培育了共同的文化信仰、恒久的国家信念与深厚的民族信心。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由弱到强,走过了波澜壮阔、极其伟大的风雨历程。回溯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富强之路,有无数的革命先辈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之重、面临的风险之高、经历的波折之多、付出的牺牲之大,都是世所罕见。可以说,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精神长存,激励着后人满怀信心。1949年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无悔奉献。经过一百年的披荆斩棘、接续奋斗,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更需要我们秉承崇高的信仰、笃定的信念、坚实的信心,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信”在何处?它蕴含于信仰、信念与信心之中,须明其结构而知其功用。首先,筑牢信仰之基。“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兴党强党、立国兴国强国的思想理论根脉。中国共产党奋进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自觉追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辉煌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学史增信,就必须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在崇高信仰引领下坚定前行方向。
其次,高擎信念大纛。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信念笃定更是党在百年历史中淬炼出的鲜明政治品格。百年党史是一部展现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学史增信,就要求广大党员从思想深处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唯有精神旗帜不倒,理想信念方可永存。
再次,厚植信心之源。道路自信是根本,决定命运、关乎前途。它是解决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理论自信是引领,是行动指南。它是解决以什么样的理论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问题。制度自信是保障,是体制依托。它是解决用什么样的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文化自信是底蕴,是理解和坚持“中国特色”的根据。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自信的形成,本身就是中华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因此在新时代“四个自信”不可分割。
“信”有何力?它贵在心系人民、指向实践,以增信立德赋能促行。“信”之底气来自人民。百年党史的字里行间,不仅诠释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刻写着人民对我们党的支持和信赖。“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党史充分证明,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大的底气。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信”之动力源自实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奇迹,我国人民生活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更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信念。伟大实践是最好的证明,也是不竭的动力。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传》中两千多年前的政治箴言,在当下终被我们中国共产党所实现,这充分说明历史极厚重、层次皆分明、实践已验证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崇高、信念之笃定、信心之坚实,这正是党史学习教育中须着力发掘的精神密码所在。
(2021年5月10日 光明日报)(作者:王学斌,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中国史教研室主任)(责编:万鹏、曹淼)